时间:2021-12-18 编辑:henbond点击数:361
化学工业泛指在生产过程中,化学方法和手段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工业。化工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,整个行业辐射到炼油、冶金、能源、环境、医药、煤化工和轻工等多个分支,与国家工业生产和国民生活密切相关。
建党百年以来,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也经历了光辉的历程。
1939年,侯德榜自行设计的“侯氏制碱法”首次打破国外制碱行业的封锁,实现了中国人的制碱梦。
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,我国化学工业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逐渐开始恢复,炼焦、合成氨、硝酸和硫酸车间全面恢复生产,更是研发出了新的合成氨路线,建成3座8万吨/年硫酸装置,建成了第一套水银法烧碱生产装置。
六十年代,化工行业的先驱们自力更生,在技术上突破了重水和偏二甲肼的工业化生产,为我国原子-弹和航天奠定了基础,同时在化肥领域建成了6万吨/年的合成氨装置,首次建成碳酸氢铵的生产装置,建成了一大批年产量为5-7.5万吨/年的中型氮肥厂,成为我国粮食领域的重要保障。在“侯氏制碱法”的基础上建成投产了两个年产16万吨的纯碱装置,在国际上首创“联合制碱法”,使我国制碱技术迈入世界领先之列。
七、八十年代,我国化工行业进入到高速发展期,同时逐渐引进并消化国际先进技术,先后引进了年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和年产53万吨尿素装置,石油化工方面引进了年产30万吨乙烯装置,同时自主设计了完全国产化的以清油为原料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,24万吨/年气提法尿素装置,11.5万吨/年的乙烯装置。在氯碱工业方面,首创离子膜烧碱技术。
进入九十年代后,化工设计行业迎来蓬勃发展,国际型工程公司初见雏形。同时,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和甲醇生产工艺,20万吨/年甲醇装置投产达标,为我国煤化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进入到21世纪后,我国化工行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,在基础化工、炼化、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等子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
在基础化工领域全卤制碱技术进一步推广、世界级MDI取得突破;在炼化领域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得以应用、炼油催化剂实现国产化突破;在煤化工领域先进煤气化技术、甲醇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技术取得突破;在精细化工领域精细化工品种不断完善,环保型涂料、助剂的占比不断提高。
我国化工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沿海七大炼化基地、内陆专业化园区、现代煤化工基地为引领的产业集群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Copyright © 2021 东莞市帆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57158号 XML地图